时间:2021-09-06 浏览:108
近日,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阎军研究团队在深海环境对拉曼光谱定量分析影响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温度、盐度等流体环境因素对拉曼光谱定量分析影响的机制,成果近日在国际地学期刊Chemical Geology发表。 拉曼光谱技术因其快速检测、无损分析、适用于流体环境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到深海极端环境(热液与冷泉)和流体包裹体组分的原位分析中,但其作为分子振动光谱易受到外界温度、压力、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被认为无法用于定量分析微生物限度检验仪。 前期,中科院海洋所已构建了深海环境下甲烷、二氧化碳、氢气等组分的拉曼光谱原位定量分析方法。而深海高(低)温、高压、盐度易波动的流体极端环境将给原位拉曼光谱的准确测量造成困难,而如何准确评估深海环境对拉曼光谱定量分析的影响,从而开展深海极端环境下拉曼光谱的高精度测量工作仍属于国际性难题。 阎军研究团队选取深海与地质流体环境中均非常重要的甲烷气体组分为研究对象微生物限度检验仪,利用实验内建立的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系统开展了深海热液流体与地质流体环境的真实模拟,获取了覆盖深海与地质流体环境宽温盐范围(0-300℃,0-5.0 mol/kg NaCl)的甲烷组分的定量校准模型,并通过对多种拉曼参数的精准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