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肝素(
+<) 硫酸类肝素(+-)
()*,"0$1#%
"0$,"$%1#%
()*,"$%1
"$%,"$%1
2/,23,24242/,24,2/—12/,24,2/—1
皮肤,血管
角膜,结缔组织
肥大细胞
皮肤,成纤维细胞
"通常是由
!白芷酮环和两分子
((视黄醇,
、"(
甲基丁二烯构成的多烯醇。有
"’:8-,0.1)
(<脱氢视黄醇)两种形式,并以
"’
为主(图
;’)。其实,视黄醇的可逆性氧化产物———视黄醛(:8-,0.1)、
及不可逆性氧化产物———视黄酸(:8-,05,=
.=,3)也具有活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
’!维生素
"’
、"(
的结构
!!视黄醇的侧链含有
;个双键,故可形成多种顺反异构体,其中较重要的有全反型("
-:.04)和
’’顺
型(’’
=,4)(图
;()。
"!第一篇.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
#.
$$顺视黄醛结构
..维生素
/的化学性质活泼,易被空气氧化或紫外线照射破坏而失去生理作用,故维生素
/的制剂应
在棕色瓶内避光贮存。
..维生素
/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蛋、肉中,但是在很多有色植物如胡萝卜、红辣椒等中也富含具有维生
素
/效能的被称为类胡萝卜素(
0123456378)的物质,其中最重要者为
!胡萝卜素(
!
01234565)(图
!")。!胡萝卜素可被小肠黏膜或肝中的加氧酶转化为视黄醇,所以它又被称作维生素
/原。尽管理
论上
$分子
!
胡萝卜素可以生成
#分子维生素
/,但由于胡萝卜素的吸收率仅为
$9",而在体内的转化率
仅为
$9#,所以实际上
!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
/的转化当量为
$9&。
**
**$$
**
**$$
$
$$$
$$
4
44
$
$$
**$%$$#.$%:
**$$
**
**$$
**
$
$$.
..
$
$$
图
!
".
!胡萝卜素结构
..食物中的视黄醇多以脂肪酸酯的形式存在,它在小肠受酯酶的作用而水解,所产生的脂肪酸和维生素
/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后又重新合成视黄醇酯,并掺入乳糜微粒,通过淋巴转运,贮存于肝,机体需要时向血
液释放。血浆中的维生素
/是非酯化型的。它与视黄醇结合蛋白(
254763;
<76876=
>234576,)结合而被
转运,后者又与已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前清蛋白(
>231;B2>;5,
又名
2G383>F76)。它是由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生成的,这种结合只有在
$$顺视黄醛构型时才能进行。
视紫红质对弱光非常敏感,一个光量子即可诱发它的光化学反应。当视紫红质感光时,$$顺视黄醛发生
光异构反应,转变为全反型的视黄醛。因在感光过程中,视紫红质分解而褪色,又被称为“漂白”。在这一
光异构反应的同时,可引起杆状细胞膜的
+1#
H通道开放,+1#
H迅速流入细胞,并引发神经冲动,传递至脑
引起视觉。而全反型视黄醛可在肝中经还原、异构、氧化,又再生为
$$顺视黄醛(图
!!)。正是这种再
生补充的过程,造成了所谓的“暗适应”。
..从图
!!可以看出,当维生素
/缺乏时,$$顺
视黄醛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杆状细胞内视紫红质的合
成减弱,暗适应的能力下降,严重者可致“夜盲症”
(67=G4
<;76865FF)。
.
.
#D维持上皮结构的完整与健全
..维生素
/可影响上皮细胞的分化过程,是维持一
切上皮组织健全所必需的物质。实验证实缺乏维生
素
/,培养中的上皮细胞趋向于复层鳞状上皮分化。
其中对眼、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生殖系统等的上
皮
影响最为显著。缺乏维生素
/时,在眼部由于泪腺
上皮角化,泪液分泌受阻,以致角膜、结膜干燥产生干
眼病(
I523>G4G1;C71)。所以维生素
/又称为抗干眼
图
!
!.视紫红质的合成、分解与维生素
/的关系
第四章!维!生!素"!
病维生素。如果上皮组织不健全,机体抵抗微生物侵袭的能力降低,那么就容易感染。
!
!"#增加细胞表面的上皮生长因子受体数目而促进生长、发育
!!缺乏维生素
$时,儿童可出现生长停顿、骨骼成长不良和发育受阻。缺乏维生素
$的雌性大鼠则出
现排卵减少,影响生殖功能。
!
!%#维生素
$的摄入与癌症的发生呈负相关
!!维生素
$可促进糖蛋白的合成,特别是作为细胞表面受体的糖蛋白和纤连蛋白的合成。癌变细胞其
表面因缺乏纤连蛋白而丧失正常黏附能力,此缺陷可被维生素
$所逆转。
二、维生素
!
!
!
’
!
!
(一)化学性质、来源及体内转变
维生素
&系固醇类衍生物,在动物的肝、蛋黄中含量丰富,但人体
脱氢胆固醇(维生素
&"
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称为维生素
&"
内维生素
&主要是由皮肤细胞的
或胆钙化醇(()*+,(-+(./,0*+)。植物
中的麦角固醇(维生素
&1
原)经紫外线照射后生成维生素
&1
或麦角钙化醇(,02*(-+(./,0*+)(图
%3)。不
论是维生素
&1
或
&"
,本身都没有生理活性,它们必须在体内进行一定的代谢转化,包括在肝线粒体中
的
13羟化酶和在肾微粒体中的
4羟化酶的作用下才能生成强活性的化合物———活性维生素
&"
,即
4,13(56)
1
&"
,再经血液运输到小肠、骨骼及肾等靶器官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见第二十三章无机物
的生物化学)。
6"7
6"7
**
76"
6"7
76"
6"7